罗锡文院士又出新作,首个“花稻花”无人农场这么干!

所属分类:

发布时间:2021-08-11

“清远‘花稻花’无人农场水稻直播,现在开始!”随着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一声令下,技术人员正式启动软件程序,一辆无人驾驶水稻直播机按照预设程序和路线,在田里开始水稻播种、并能实现自动转弯避障,很快一大片田里就播上了“19香”丝苗米的种子。

近日,广东省清远市携手华南农业大学试点建立的 “花稻花”无人农场直播演示现场会在清城区东城街道江埗村举行。未来该试点将依托引进的一批如无人拖拉机、无人点播机、无人收割机等设备,能在人不进入农场的情况下,自动完成耕、种、管、收无人化作业,努力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的难题。

为何要搞“无人农场”?罗锡文说,其在多地启动无人农场建设,包括水稻、玉米、花生等多个农业品种,初衷是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不少农村地区都面临这样一个问题,留在村中的劳动力逐渐走向老龄化,现在他们还能耕作,十年后还种得动吗?”他说,“因此,未来的农业发展,用机器带动人、代替人力很有必要,希望继续加大力度推广。”

科技成果如何落地?“无人农场不等于不需要人,而是意味着需要更高技术、更高素质的人才。罗锡文说,无人农场已经在全国各地陆续试点推广,不是用来“做表演的”,而是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教会农民运作。依托当地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合作社等,培养一批技术人才,实现科技成果本地化。

“无人农场能有效提高作业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地和肥料农药的利用率,实现全天不间断作业。”罗锡文院士介绍,除了能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无人化种植在北斗定位信号和计算机控制下,一个小时能收割播种20亩地,比人开机械还要快;此外,由于种植更加精准科学,在去年的试点种植中,增产比例高达10%,“这130亩今年只是试点,明年要在这个基础上推广扩大规模,实现耕地代耕代管,解决部分耕地撂荒问题。”

花稻花无人农场项目将根据季节和品种的特性采用花稻花轮作模式,即第一造3月至7月种植莲花莲子和早熟莲花莲藕,依托荷叶荷花景色发展乡村旅游,并收获藕尖、莲子、鱼虾等农产品;第二造7月至12月种植功能水稻钼大米,结合稻田养鱼、养虾模式,形成生态立体农业;第三造12月至来年3月冬种油菜花项目,结合旅游项目打造尝油菜苔观油菜花品牌。目的实施,将实现在相同的土地上三造轮作、水旱结合的循环立体种养,从原来的一造到现在的三造,且产生的价值和农民的收入比原来传统种植更高。

清远市副市长雷玉春表示,清远在江埗村打造首个无人农场示范基地,逐步推进无人农场生产方式的中试、熟化及推广,在试点和探索中逐步扩大示范面积,从而形成适宜清远乃至广东水稻生产的无人农场成套技术及装备技术体系,在清远水稻种植区推广应用。我市将借助罗锡文院士及其团队的技术支撑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努力打造可在全国全省推广的“清远模式”。同时,结合省职教城人才培养方向,将试验田打造成集试验、推广、学生实训为一体的基地,助推我市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文章来源:中国农机化导报

关键词: 罗锡文院士又出新作,首个“花稻花”无人农场这么干!

相关新闻